读社会学的邀请
date
Jul 9, 2020
slug
invitation-to-sociology
status
Published
summary
社会学是对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差异性后果的系统研究。
tags
Sociology
Reading
type
Post
auth
序言
- 社会学为我们提供了个体及集体层面如何关联的答案
- 个体社会学:理解经历
- 公共社会学:提供信息帮助决策
- 社会学定义的四个基本部分:个人、社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差异性的后果
第一部分 社会学视角
C1 地位的重要意义
社会学(sociology)
社会学是对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差异性后果的系统研究。
世代
- 把社会成员分成不同的世代(generations) 是社会学家证明群体成员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
- 这些世代群体称为年龄同期群(age cohort):仅仅因为出生在差不多同一时代而具有相近年龄,并因之而具有类似经历的一群人。e.g. 道格拉斯·库普兰(Douglas Cupland, 1991)、乔纳森·庞泰尔(Jonathan Pontell),世代与喜好。
- 世代过分体现了主流文化者的喜好,而忽视了整体中群体的显著差别。
年龄、社会性别和种族:
- 人口统计学因素(demographics):人口的统计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民族。e.g. 尼尔森媒体研究所(2005),电视节目喜好
生活方式簇
- 亚群体(subgroup),又称生活方式簇(lifestyle clusters):根据人们的消费偏好、群体成员身份、品味、价值观和态度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群。e.g. 迈克尔·韦斯(Michael Weiss, 2000),不同消费者喜好的集中程度
社会生活的象征意义
- 布迪厄(Bourdieu, 1998) 社会学的功能,跟其他每一门科学一样,也是为了揭示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奥秘。
- Oprah 都市传闻的故事 → 这些传闻是我们面对现代生活时所关注的事情 (Best and Horiuchi, 1985; Brunvand, 1981)。
- 事物(物体、词语、故事)不仅仅是事物,事物还是象征符号。这种意义性只有在与其他事物/符号形成的关系网络中才能体现。
- 学习歌曲非常重要:它指向我们所关心在意和感兴趣的东西。马蒂诺(Harriet Martineau, [1838]1939),它同样可以塑造自己(M~, [1838]1939)。
权力、特权和地位
- 我们基于自己的社会地位而继承了优势和劣势 → 重视社会地位的意义是社会学所提供的一个基本观点
C2 社会学的想象力
我们的所做所想,甚至是如何感觉,都不仅仅是自己个性特征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地位有重大关系 → 个人生活与 社会结构是是缠绕在一起的。
社会与个体:历史与人生
为了解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平衡问题,赖特·米尔斯(Wright Mills, 1959) 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分析作为个体的我们与塑造我们生活的更大的社会和历史力量之间的关系的意愿和能力。正如彼得·伯格(Peter Berger, 1969)“每一位个体的人生都是社会历史的一段插曲,后者为前者拉开序幕并会延续下去。”
- 历史:所处的时空+从中发现自己并获取资源的相应地位
- 人生:个体经历,个体所思所行所选择
- 米尔斯希望把社会学的想象力作为一个实用工具,来理解社会如何对我们的生活施加影响:双重意识。
- “如果不能同时认识到它们,个体的生活与社会的历史都将不能被理解。”(Mills, 1959)
生活机会
- 拥有相似地位的人们会作出相似的选择:相似的地位→获取资源的相似的途径→相似的障碍和机会。
- 三种资源:
- 物质资源或经济资源:你拥有什么,金钱、资产与土地
- 社会资源:你认识谁,社会网络与声望
- 文化资源:你知道什么,观点、信念和价值
- 美国人也已相信地位某种程度可控,但事实是经常无法选择。韦伯用生活机会 (life chance) 描述这类现实:个体可能获得的成就是以其所处的社会地位与其所能得到的资源为基础的。
社会问题:私人难题与公共问题
- 米尔斯 (Mills, 1959) 指出:我们要在私人难题和公共问题之间作出区分。
- 私人难题 (private trouble):个体作为个人所面对的障碍。
- 公共问题 (public issue),或社会问题 (social problem):出于相思地位的个体所共同面对的障碍。
- 夏洛特·吉尔曼 (Charlotte Gilman, 1904):假如我们要治愈它,就必须了解它的作用机制。
社会学是什么
- 词源
Socius(拉丁语,同伴)与 Logos (希腊语,研究),社会学的字面含义就是“结成同伴过程的研究” (Abercrombie, Hill, and Turner, 2000)。
- 社会学是对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差异性后果的系统研究。
- 系统研究:社会学建立的经验信息 (empirical information),或以经验或以观察为基础而不是以观念或他人的权威为基础的信息之上。
- 系统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方法与立场。
- 方法 (method):把哪些东西算作资料和如何搜集资料。
- 定量法 (quantitative method):强调用数学或者统计学的方法计量与分析数据资料。通常通过调查。
- 定性法 (qualitative method):更重视倾听与观察人们,并允许他们解释自己生活所发生的事情。最常用的是参与观察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 立场 (stance):涉及社会学家与其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 “科学的社会学”:研究者作为客观的、“超然的”观察者置身于其研究对象之外或之上。
- “改革社会学:假定社会学家必须是积极主动、热情投入、非常关心研究对象;寻求去讲述他者、受排挤者以及弱势者的故事,并与他们并肩战斗反抗不平等。
- 个体
- 社会学家关心社会自我与文化自我
- 社会学常用能动性 (agency) 来说明个体的重要性:个体有选择和行动的自由。社会学家既强调我们选择行动的能力,同时又强调我们不可能任意地选择 (Emirbayer and Mische, 1998)。
- 通常遵循“阻力最小路径” (paths of least resistence):为他人所接受和期望的行动和信仰,但是否继续遵循则是每个人在生命中的每一秒都要作出的选择 (Johson, 1997)。
- 社会
- 社会的三个组成要素:结构、文化和互动。
- 结构 (structure):包括关系与社会网络模式。
- 艾伦·约翰逊 (Allan Johnson, 1997):“我们总是在参与某些比我们自身更大的事物。”
- 制度:总体结构的主要要素。
- 最普遍的物种制度:经济、家庭、教育、政府与宗教。
- 嵌入制度中的是群体、自群体以及我们所占据的地位。
- 最终产生的结构,为我们提供了行动的环境。
- 文化 (culture):包括我们人为建构的与自身之外的世界的关系。
- 三个主要部分:物质文化、认知文化和规范文化。
- 物质文化 (material culture):涉及填充我们周围世界的材料,低技术 + 高技术。
- 认知文化 (cognitive culture):包括语言、思想、信仰、知识与观念。
- 它是文化中的精神火死为部分,还包含了如何看待世界。
- 认知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是语言。
- 规范文化 (normative culture):包括行为的规则,应该做什么 + 不应该做什么。此处书上英文错误
- 互动 (interaction) :包括了我们结构地位内部文化资源的交换。结构与能动性是通过互动同时产生的。
- 差异性的后果:社会学不仅要描述文化、结构和互动,也要分析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源是如何分配的,并根据它为个体所创造的机会与障碍讨论分配的结果。
社会学的呈现方式:两点争论
- 微观分析法与宏观分析法:微观还是宏观
- 宏观分析法 (macro approach),又称自上而下的观点:站在社会的外部,去解释它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决定个体的行动。孔德、马克思、涂尔干。
- 微观分析法 (micro approach),又称自下而上的视角:关注人们生活中的事情和使事件具有意义的构成,而不关注决定个体行动的普遍规律 (Geertz, 1973)。社会并无行动,而是人们在行动。
- 科学社会学与改革社会学:科学客观还是积极改革
- 科学社会学 (scientific sociology):试图模仿科学方法,致力于将研究呈现于客观的、超然的、非评价的和无私利的;社会活动是次要的。
- 改革社会学 (reform sociology) :关注描述、分析与纠正社会不平等 (Lengermann and Niebrugge-Brantley, 1998);改变世界,但也关心如何正确描述世界。
- 社会学家已经感到有必要平衡二者关系。
发展史
- 历史背景:工业革命
- 19 世纪三次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动方式 (Turner, Beeghley, and Powers, 1995)。
- 知识革命使宗教信仰与神的作用降到了最小程度,经验主义与科学取而代之;
- 政治革命用民主取代贵族统治;
- 工业革命带来新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对个人生活有最为直接的影响。
- 工业化如何改变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机械化→农民离开土地;工业化→提高工人生产率、取代家庭手工业→工人被拉入城市→城市化改变家庭和共同体的关系。
- 路易斯·沃思 (Louis Wirth, 1938),较之以前,更多的人都跟与自己不同的人生活得更近了。
- 孔德对科学社会学的贡献
- 社会学创始人之一、“社会学”这一术语的创造者孔德 (August Comte, 1798-1857)。
- 是科学方法能应用于人类事务这一思想的早起提倡者,且目标是进行积极的社会变革。
- 用“实证主义”来说明这一分析方法:实证主义是与宗教和哲学的认识方法完全不同的方式,并且是对这二者的超越。
- 目标是得出与自然规律类似的社会规律。
- 社会规律两个基础节点:稳定与变迁。
- 社会静力学:社会的稳定、秩序与和谐问题;主导问题是社会如何凝聚在一起并持续下去;
- 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社会积极变革与消极变革的基本原则;主导问题是什么因素使变迁、什么影响变迁的性质与方向。
实证主义 (positivism) 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对某些主张进行经验检验,并证明其起作用的因果关系,从而有可能确切地知道这些主张是否正确。
- 马蒂诺对改革社会学的贡献
- 哈里亚·马蒂诺 (Harriet Martineau, 1802-1876)
- 翻译孔德,为改革社会学奠定基础
- 在《美国社会》和《怎样观察道德与行为方式》:对道德和行为方式的观察与分析,应该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Lengermann and Nierbrugge-Brantley, 1998)
- 她将社会批评作为其社会学的核心
- “社会学的目标是比较美国社会的现存状态与该社会建立时公开宣称所依据的原则;从而通过一种无可置疑的,而非任意的标准来检验制度、道德与行为方式。”(Martineau, [1873]1981)
社会学作为一种工具:更好地理解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 其中一种:社会学的想象力是社会学视角的基础。
- 定量工具与定型工具
- 理论、概念与资料
- 社会学的重要性:
- 理解发生以及为什么发生
- 优化选择
- 深入本质
- 澄清实践:检验宣称价值与行动的关系
C3 寻求答案
学习研究方法是必要的
收集资料:科学研究循环
- 演绎法与归纳法
- 演绎法 (deductive approach):始于特定理论或解释,并通过收集资料来验证这些理论;
- 归纳法 (inductive approach):始于对社会生活的详细描述,并试图发展处一套理论和一般模式来解释所发生的事情及其原因;
- 最稳妥的说法是:这两者相互联系,理论与研究互相作用。
- 演绎与归纳的循环往复的研究过程,就是“科学研究循环”(Wallace, 1971)
- 研究资料收集→经验概括→理论→假设→研究资料收集...
- 循环主要是为了强调社会学研究两个最基本组成的重要性:资料收集和提出理论假设或解释
定量资料 (quantitative data):用某种数字加以测量。
定性资料 (qualitative data):由被研究对象自己提供关于人们生活经验的资料。
- 理论
- 理论 (theory) 是系统性的和不断发展的表达形式,只在解释人们为何会那样想、那样做。
- 理论的优劣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被经验资料所证实。
- 假设
- 假设 (hypothesis) 是一个可验证的陈述,它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观察、可测量变量之间的关系。
- 操作化 (operationalization) 是从抽象概念到具体指标的转换过程。
- 收集资料
- 调查法 (surveys):由一些列预先确定的问题组成,这些问题以书面形式出现,调查对象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并最终反馈给研究人员。e.g. 汤姆·史密斯 (Tom Smith, 2003),基于 CGSS 研究美国人的性行为。
- 参与观察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或实地研究 (field research):资料来源于研究对象自身生活活生生的体验,主要通过研究者的主动参与来实现。 e.g. 内森,大学生生活;伊莱贾·安德森 (Elijah Anderson, 1999),费城人的“街道规则”与“规矩文化”。
- 访谈法 (interviews):介于调查和参与观察之间
- 试验法 (experiments):e.g. 监狱环境 (Haney, Banks, and Zimbardo, 1973)
- 二手资料分析法 (secondary data analysis):无法直接接触研究对象只能依靠现有资料。
- 概括化
- 概括化 (generalization) :是从资料到理论的过程。
- 信度 (reliability):反复测量结果一致则具有信度。 此处书上英文错误
- 效度 (validity):资料表达了设想所要表现或测量的内容则具有效度。 此处书上英文错误
经典:涂尔干和杜波依斯
- 涂尔干论自杀
- 社会事实 (social facts):影响个体行动的外部社会力量。
- 试图将社会却确立为一门合法学科。
- “自杀与个人所处的社会群体的整合度呈反相变化”(Durkheim, [1897]1951)
- 社会整合度:宗教归属
- 涂尔干所用的群体资料为个体下结论已经为现在所不接受,但后续的个体层面支持了其结论
- 一个人跟他人的关联和融合越少,他就越不考虑其行动对他人的影响
- 社会塑造个人行动
- 涂尔干确立了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 杜波依斯关于种族的研究
- 杜伊波斯鼓励社会学家去倾听自然情境下被研究者的的声音
- 不能仅是“坐在车窗里面进行研究的社会学家“,不能奢望”利用度假休闲的游玩时光就能轻松的解释清楚几个世纪的难题“(Du Bios, [1903]1994)
- 《费城黑人:一项社会研究》(The Philadelphia Negro: A Social Study, [1899]1967) 是第一本关于美国城市黑人的社会学专注。
- 犯罪“并不是单个的社会现象,相反,它不过是众多的不良社会状况的体现”
- 肤色界限(The Color-Line)
- 《黑人的灵魂》:黑人与白人之间有明确的区分
- 由于这种割离,和人不能充分获得有价值的公共资源,白人也受到限制 ❓
- 二重性(twoness)
- 强势的白人可以忽略差异但黑人不能
- 二重性导致相互矛盾的生活经历
- “这样一种双重生活、双重思想、双重责任和双重社会阶级,必然会形成双重话语和双重观念。”(Du Bios, [1903]1994)
- 二重性与希尔斯·柯林斯(Patricia Hills Collins, 1986) 的“内中的局外人”(the outsider within) 类似
- 面纱
- 存在一种将二者隔开的面纱
- 面纱是可透视的
- 杜波依斯试图掀开这层面纱,从而更为全面地认识到真实的世界 (Ritzer and Goodman, 2004)
- 社会地位的重要意义
- 涂尔干和杜伊波斯殊途同归:社会地位决定着个人的态度、观念和行动
- 社会整合
- 与面纱有关的社会地位,或者肤色界限的一侧会直接社会上有价值资源的获得
- 社会事实与批判说明
- 可能同时运用多种方法
- 研究是基础但资料无法自行解释,需要理论
第二部分 社会学的大观念
C4 汉堡是一个奇迹:社会结构与组织
- 工业革命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震荡
- 社会学家试图解释并对“美好社会”提供指导
涂尔干关于社会整合的观点
- 涂尔干相信:找到社会的核心部分,将会使解释它们如何和为什么变迁不已成为可能
- 背景
- 思想:启蒙运动
- 政治:地王同志转变为人民统治的时代
- 经济:发过受工业革命影响,农业转为工业
- 核心观点三个概念
- 集体意识 (collective conscience):一个群体共享的一套观念、信仰和价值。“一个社会的普通成员所共有的全部信仰和情感,它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生命的固定体系” (Durkheim, [1893]1984)
- 劳动分工 (division of labor):生产的专门化程度。
- 社会团结 (social solidarity):社会各部分相互联系和稳定的程度。
- 传统社会以机械团结 (mechanical solidarity) 为特征,凝聚力基于稳定性或共同性,事物只在有限的变化范围内发挥作用;
- 现代社会以有机团结 (organic solidarity) 为特征,凝聚力基于差异性和相互依赖性,社会变革是一种常态。
- 传统社会:机械团结,相对稳定的对整体结构仅有最低破坏性的社会 e.g.门诺人(Amish)
- 现代社会:有机团结,集体意识微弱,劳动分工高度发展,整合如一的世界被由多元社会组成的许多个世界所取代,很难有统一的信念或价值观
- 需要外在的法律形式强化秩序,形成了更强烈的个人主义并为社会变革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 危险: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状态或失范(anomie)——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社会法规以及规范的崩溃从而导致缺乏有效的社会秩序
- 但,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是现代社会团结的重要因素
汉堡是一个奇迹:相互依赖性
人类相互依赖的及其复杂性和看似自然性,共同分享的知识的重要性
传统社会中的社会整合——门诺人
- 门诺人相对孤立、以宗教为基础的共同体,这限制了他们与广大的外部社会的接触 (Hostetler, 1993)
- 技术革新会带来社会性的后果 (Kraybill, 2001)
当代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和相互依赖性
- 涂尔干的启示:我们必须承认相互依赖性。
- 讽刺的是,现代社会吧极大的相互依赖性(由于专业化)同一种强烈的个人主义意识(跟一种弱的集体意识)联系到了一起,我们更需要对方却认为可以不需要
- 独自玩保龄球
- 社会资本 (social capital) 指相互依赖的社会网络,共享如何采取行动和相互间信任,以帮助我们达到共同的目标 (Putnam, 1993)
- 普特南:美国社会资本在下降
- 地理位置重要性在下降
- 我们与工作场所之间关系的变化
- 妇女更广泛地参与有偿劳动的转变 (Putnam, 2000)书上人名打错,拥有必要时间做共同体工作的人越来越少
- 技术 - 赛博巴尔干化 (cyberbalkanization, Putnam, 2000)书上人名打错
- 共同体需要有不痛经验、看法和观点的人在一起生活工作并相互交流
- 罗伯特·贝拉 (Robert Bella, 1985) “生活型社会(生活方式)”、“生活型领地”(lifestyle enclaves)
- 扩大社会资本
- 社会资本的形成,对各种各样情境下的个人、家庭和共同体都有很多益处 (Putnam, 2000)。
- 扩大互动机会
美好社会
- 涂尔干认为美好社会必将到来,失范只是在走向社会秩序中出现的一个暂时性的干扰,一旦意识到彼此相互依赖性就能克服;马克思也有共同的进步历史观
- 但,正如普特南,除非意识到社会资本的下降并通过有目的的行为来增加社会资本,否则美好社会就实现不了。
C5 劳动力+树=书桌:生产与革新
- 我们应该最大程度地避免城市化和产业化(Jefferson, [1981] 1984)
- 涂尔干重点关注的是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而忽视了工业革命对生产的影响
- 资本主义(capitalism)是指一种基于私人财产的经济制度,在这一制度中,追 逐利润的个人、公司和组织相互进行市场竞争-从大型农业和乡村经济向工业 和城市经济的转型,和大型商业的发展是同步的。
- 工人通过机器生产而变得去技术性,工人也被当成机器的附属对待,由于工人缺少技术培训,所以他们很容易被替代。
- 马克思终生致力于分析生产组织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劳动力和技术革新
- 涂尔干与马克思相同: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现代复杂劳动分工产生了对社会整合的关注
- 涂尔干与马克思分歧:“美好社会”是什么与如何实现
- 涂尔干:强调相互依赖性的有机团结是社会进化的必然结果
- 马克思:革命(彻底推翻既有社会关系)是实现美好社会的唯一途径
- 理解马克思的两个关键概念:劳动力和技术革新
- 劳动力 (labor power):人们生产的能力和把原材料转换成商品的能力
- 技术革新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永无止境地在生产中开发新技术和工具
马克思的五个假设
- 人类必须生产:缺乏维持生产的本能,必须建立或建构与自然的联系,这就需要生产
- 生产使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类
- 生产能力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
- 人类的生产能力必须得到保护、珍视、赞扬和肯定,因为这是我们是谁的根本,如吉尔曼(Gilman, 1922:231)“劳动不只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劳动就是人类生活。”
- 我们把自己投入产品之中:生产的同时也投入到生产,为艰辛、能量和时间感到自豪。
- 前三个预设的中心思想就是劳动力的概念
- 为什么生产是核心?产品=原材料+劳动力
- 经济决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生产为社会关系提供的是一种不稳定的基础:技术革新推动生产能力时间变化
- 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
- 原始共产主义 (primitive communism):几乎没有技术发展、相互依赖、几乎没有劳动分工、财产共有、等级差别极小
- 封建主义 (feudalism):农业基础、土地是最重要财产;人的分化
- 资本主义 (capitalism):生产资料不仅指土地还包括其他物质资料;有产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法律、价值体系和规范也强化了他们的所有权控制。
- 共产主义 (communism):技术高度发达,人类从以生存为目的的长期劳动中解脱,私人财产丧失意义,财产共享
- 短缺和分配是实现美好社会的障碍
- 短缺:资本主义和技术革新
- 既是一个生产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进而产生战友的分配方式
- 生产问题可以通过技术革新解决
- 资本主义具有两面性
- 肯定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超过了以往任何社会制度;技术革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 肯定资本主义是相互竞争的,为提高生产率主要通过技术革新实现:生产流程的机械化和去技术化(deskilling,是工作简单化)——不需要为培训支付费用,只需要为工人的基本生活和再生产支付费用
- 分配:资本主义和社会关系
- 资本主义的成功建立在从这一制度获益的极少的劳动者基础之上的
- 无产阶级 (proletariat)、资产阶级 (bourgeoisie)
- 资本家之间的斗争进一步提高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斗争
- 去技术性维持资本主义运转但产生了异化 (alienation):与社区的分离,与工作伙伴的分离,与我们制造的产品的分离,更重要是与我们生产的创造性、动态性、独特的人类潜能的分离
- 资本主义必然会导致人类价值降低,而且会使人成为商品;商品中人的价值降低为市场价值
革命和美好社会
- 工人将通过推翻那些展有限存制度的物质或经济利益而不做任何贡献的人,多会控制自己劳动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人。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必然的:“因此资产阶级生产的所有产品中,首先是它自身的掘墓人。”(Marx and Engels, [1848]1998:50)
- 有产者通过提高生产率、技术革新、区技术性和寻找廉价劳动力来获取更多利润;那些只拥有劳动力的工人,只能出卖劳动力,仍然受到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的人的摆布。
变革经济学
- 个体所做所想收到结构因素影响,主要是经济力量——劳动力、生产组织和技术革新——制度决定行动
C6 我思故我做:权力、权威与社会控制
- 韦伯超越马克思的第一点:肯定了观念的力量
- 马克思:所做所为影响了我们怎样思考
- 韦伯: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做什么
- 韦伯的第二个贡献:拓展了马克思的权力建立在社会阶级或物质财富基础上这一理论
- 马克思:权力来源于对物质资源的占有和控制
- 韦伯:更普遍的社会权力理论
韦伯与观念的重要性
韦伯对话马克思,试图说明思想观念也很重要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宗教促进了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义需要即使基本需求和需要得到满足依然努力工作的人;这种工作态度的转变是新教改革所致
- 第一阶段:领导 1517开始的新教改革的牧师马丁·路德的两个观念促使了新态度的产生:所有信徒都受到上帝的召唤和把工作视为天职。这两个观念使得人们的世俗生活变得有意义,神圣融入生活。
- 第二阶段:约翰·加尔文“预定论” (predestination)。天堂和地域的生前选定产生救赎恐慌 (salvation panic),努力工作不懈怠。
- 遵守圣召而工作还意味着过一种勤俭的生活,甚至是拒绝柔宇和个人嗜好的禁欲生活
- 然而赋予不是因为他们追求财富而是因为他们不追求财富——新工作观念产生:人们工作不是因为必须工作,而是要遵守上帝的圣召——新教工作伦理 (Protestant work ethic)
- 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一个基本要素,而且也是全部现代文化的一 个基本要素就是:建立在天职观念基础上的理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源自 基督教禁欲精神。” (Weber, [1905] 1958: 180)
- 合法性权力和权威
- 权力 (power):即使他人反对依然能够实现自己目的的能力。 “一 个人或一个群体在一项公共行动中即使参与这项行动的其他人反对依然能够 84实现自己意愿的机会”(Weber, [1905] 1958: 180)。
- 强制 (coercion) 是一种被施加者视为不合法的权力,奴隶制经济、效力不高
- 权威 (authority)是被施加者认为合法的一种权力,效力高
- 合法权力的类型
- 传统型权威 (traditional authority) 依靠的是“曰常生活 惯例为每个人提供了毋庸置疑的行为规范”这一信条(Weber, [1922] 1978:241),过去为现在提供了正当性;
- 卡里斯马型权威 (charismatic)::“一种特殊的人格品质, 由此这个人被看做非凡的,被陚予了超自然的.超人的或者至少是极不寻常的 力量和特质/ (Weber, [1922] 1978: 241);卡里斯马来源于人而传统型来源于地位和以前在这个地位上的人
- 法理型权威与科层制(rational-legal authority) 基础是规则、程序和为了以最有效的方式达成目标而建立的原则;地位而非个人、有原因(效率、资格或资格认定的基础上)而非个人一时兴起
- 科层制不是法理型权威的唯一表现形式,但确实最纯粹的表现形式 (Weber, [1922]1978:956-958)
- 科层制 (bureaucracy) 是一种基于以最搞笑的方式进行生产(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的原则上的组织
- 有反功能的科层制但是科层制反对无效率并且真正的科层制会自我修正
- 地位体制而非人的体质,个人价值被严重降低
- 韦伯对未来并不乐观,而马克思和涂尔干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权力的来源
经济资源不是唯一重要的资源
- 阶级 (class) 是一个经济或物质变量;权力的决定因素;两个主要要素:
- 拥有经济资源(包括生产资料)
- 拥有在市场中的技术知识
- 地位 (status) 是一个社会变量,是基于职业声望、到的身份和/或接近拥有其他权力的人的社会等级;取决于别人怎么看你
- 生活方式:具有相同地位的社会群体成员共享的东西
- 党派 (party) 是组织起来实现某个特定目标的能力。
对一种权力资源的控制可以用于增加其他资源
观念、权力和行动
- 犬儒主义和绝望是维持现状的工具,但是希望是改变原有实物的重要方式
C7 自我与社会:现实的社会建构 🔝
- 社会学三巨头十年之后,才开始强调个人行动而非社会的重要性:是人而非社会在行动。
- 彼得·伯格、托马斯·勒克曼《现实的社会建构》(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1966) 世界建构的三阶段模型:个体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
- 建构文化 (constructing culture) 人类缺乏生物本能处理人之间、人与世界的关系;为了建立秩序和意义,创造工具、语言、观念、信仰、行为准则等。
- 建构自我 (constructing self),我们成为我们创造的世界的产物——收前人创造出来的工具、观念以及行为准则的影响;通过互动,分享观念和经历、习得如何思考与行动;被特定文化束缚。
- 建构社会 (constructing society) 文化一经分享,个体失去控制,存在于我们之中;变成一种环境、一种社会世界,或者一种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结构;最终认为它本来就是“存在”的。
- 现实的社会建构包括目标物、知识以及行为准则的建构,它们被我们集体共享;这些被创造出来的产物,会塑造和限制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其结果就是社会互动、集体行为所需要的可预测性及秩序
- 建构文化
- 文化 (culture) 是我们人类在确立和自然界以及社会的其他成员之间关系时建构的所有东西的总和。
- 物质文化:人类技术,包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所有对象,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工具和技术
- 认知文化:语言、观念、信仰与知识,关于现实的思想和符号表达,它包括我们相信的、重视的甚至是我们思考且知道的所有对象。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语言,所有成员都依赖它。
- 语言是一种共享的符号体系,其意义是集体持有的。
-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Sapir-Whorf hypothesis), 一个人所使用的语言会形塑他/她对现实的感知,并进而影响他/她的思想和行动。
- 语言不是唯一部分,价值观等。
- 规范文化 (normative culture):行为的规则,指我们所共享的行为准则;规范 (nroms) 提供指导并决定可能做出的行为与互动;所做由形塑行动的社会准则指引。
- 伦常 (mores) 大规范,备计提共享的严格的规范
- 习俗 (folkways) 日常生活的一般指引,但在遵守上有变通
- 行为具有社会应变性,规范不一定总是发生作用
- 背景的作用
- 规范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违反使之有形
- 建构自我
- 社会化 (socialization) 我们共同创造的世界形塑个体的思维及行动的过程,个体内化了共同建构的物质文化、认知文化与规范文化。
- 社会性别的社会化:学会扔东西,建构社会性别的方式影响了行为
- 一些性别相关的差异可能与权力有关:医生的潦草字迹
- 自我和社会
- 自我 (self) 是构建个体特征和经验的综合体;社会学意义上超出了身体还包括社会纽带关系。
- 镜中我(looking glass self) 查尔斯·库利,三个步骤知道自我
- 我们设想在他人面前如何表现但实际不知他们如何理解
- 我们设想他人将会怎样判断对我们的认识
- 我们根据我们所设想的他人会如何评价我们认为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来判断我们的自我
- 主我和客我米德扩展库利
- 主我 (I):行动着的我们的一部分,“是对他人态度的有机体反应” (Mead, 1934:175)
- 客我 (Me):规划行动并判断一个人自己假象的他人的一组态度,是自我社会化了的一部分,客我体现了社会意识
- 客我的发展需要时间,这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耍玩阶段极少考虑,游戏阶段考虑
- 一般化他人 (generalized other)我们共有的对他人占据位置以及基于这些位置所期望的行动的认识
- 建构社会
- 现实的社会建构:我们建构文化→ 文化创造我们→文化脱离变成背景,我们于其中并依赖其作出选择:一种限制可能选择的结构。
- 社会结构的层次
- 地位和角色
- 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
- 制度
- 自我、社会与认知
- 规划我们的世界
- 从社会到自我:剧本中的生活
- 从自我到社会:拟剧论
- 理解我们的选择:结构和选择
C8 “是”的含义
后现代性 (psotmodernity) 强调世界多元性、相互联结性和全球性,更多的是生产信息和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生产物质产品。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故事:叙事和元叙事
- 叙事(narratives) 的泛滥
- 元叙事(metanarratives):有关我们讲的现实本质的大故事
- 发过后现代哲学家利奥塔(Lyotard, 1984:xxiv)“我们把后现代定义为对元叙事的怀疑。”
图像:现实、认识和超现实
- 发过后现代主义大师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 [1981]1994:1) “领土不再限于地图存在,也不会再依赖他而存在。相反,是地图先于领土而存在,并造就领土。”
- 超现实(hyperreality) 在真实之上,超越真实和在真实之外。后现代的讨论中,超现实指的是我们被图像所淹没,以致不能确切地辨别出哪一个是真实,哪一个是现实的建构。
选择:消费现实
- 消费主义是后现代性的核心。 ❓
- 强制选择(selection imperative):选择不仅仅是一种取舍,更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 “我们买的不是东西,而是意义”詹姆斯·特威切尔(James B. Twitchell, 2000:47)
网络:小世界
- 六度分割:小时接现象
- 现代科学主要关注对某事物的剖析
- 城市化、工业化-现代性;全球化-后现代性
- 信息的自由流动是全球化的一个关键性联系
- 文化霸权主义的出现
赛博化
- 关注网络不仅知名我们正在重新定义社会结构和文化,也包括对自我的重新定义
- 赛博化(cyborgization) 把人、技术和网络结合在一起,使得人类、机器和环境之间的分界线变得模糊起来。
跨界:交叉的边界
- 后现代性体现了跨界(transgression)
- 世界上没有纯正的文化
第三部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
C9 联结纽带
家庭结构与历史变迁
- 制度家庭(institutional family)家庭是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源转换的中心制度(Cherlin, 2004)
- 大多数的制度家庭,工作和家庭是重叠的
- 婚姻基于实际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算计
- 伙伴家庭:工业革命发展,工作从家庭和农场转移到工厂和城市
- 公共领域 (public sphere) 家庭之外的领域,经济和政治成为同家庭相分离的不同的制度。
- 私人领域 (private sphere)家庭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工作和家庭的分离
- 以性别为基础的隔离区域(separate sphere)成为最理想的形式:男人属于公共领域,女人属于私人领域。
- 伙伴婚姻 (companionship marriage)(Cherlin, 2004),常称为“传统家庭”:重视夫妻关系而不是家庭的外在规模、重视爱和情感的支持而不是经济和社会资源的交换。
- 工业化社会为妻子们设计了新的价值规范,“对真正妇女状态的崇拜”(cult of true womanhood)(Welter, 1966)
- 后现代家庭:也建立在爱情和情感的基础上,但缺少50年代导致伙伴家庭风行的制度压力和鼓励
- 家庭成为个人身份建构的一部分,因而它反映了个人选择的多样性(Cherlin, 2004)
- 伙伴家庭的不平衡(Elkind,1995)带来了这种变革
- 后现代家庭基本价值观是自主,给了家庭成员特别是女性在公共领域更大的选择和自由(Elkind, 1995a)
- 后现代渗透性家庭(postmodern permeable family) 强调共意的爱、共同养育、温文尔雅。
- 婚姻具有“个人功成名就”(Cherlin, 2004) 的社会意义
- 对同性婚姻的承认
- 这些变化表明,家庭已经变得去制度化了(Cherlin, 2004)
- 孔茨认为,‘‘对许多配偶来说,婚姻已经变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令人感到愉悦、更令人感到喜欢、更令人感到满足”。
- 但至少在家庭背景下,这破坏了涂尔千所论及的社会整合。我们失去了控制我们该如何行动的社会规范(Cherlin, 2004),同时也降低了社会秩序及稳定性。
- 家庭的“随意性和脆弱性”(Coontz, 2005:306)
家庭的功能
- 家庭的专有定义(exclusive definitions of the family)
- 传统上,家庭被 定义为只包括那些在生物学意义上有关的或者在他们之间建立了正式的、合法的家庭联系的人们。
- 在生物学意义上,从双亲到孩子我们是一家,它也把我们和其他生物学意义上的亲属包括祖父母、姑姨叔伯、堂兄妹等等联系起来。
- 在法律上,我们通过婚姻和收养关系成为一家。在这种狭义的定义下,那些在血缘上或者法律上没有关系的人们也就不会被认为是正式的家庭成员。
- 家庭的宽泛定义(inclusive definition of the family)家庭最重要的两类功能: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和个人需要(individual needs)
- 社会网络
- 社会地位:集成生活机会
- 新家庭:平衡同与异
- 乱伦禁忌(incest taboo):生物解释;社会学解释——乱伦限制了我们和他人的社会联系
- 外婚制(exogany) 与内婚制(endogamy):挑选外族人结婚与从自己的群体挑选伴侣
- 平衡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性
- 再生产(reproduction):寻求人口和社会的连续性
- 在更早的时期,一个大家庭被视为资产或者资源,因为家庭农 业下的孩子是重要的劳动力资源。现在,太多的孩子则是家庭财政和家庭流动的拖累,他们作为消费者而非生产者,往往会制约父母在工作领域的流动。
- 家庭是我们获得生存必要的社会和文化资源的场所。我们学会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
- 个人需要
- 生理需要
- 情感需要和心理需要:宠物
社会结构和家庭选择
- 伴侣选择:社会地位影响着我们对所爰的人的认识
- 年龄(age):年龄差与金钱/社会/心理补偿动机
- 种族/民族(race/ethicity):合法性、西班牙裔和亚裔教育水平和收入提升增加跨种族结婚的可能性
- 宗教(religion):类似背景或信仰;测试的方法
- 社会阶层(social class):物质社会和文化资源相似的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教育(Gilbert, 2003),这两个不同群体的人分别占据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边界。(Kalmijn, 1991)
- 工作与生活的兼顾
- 往往是工作占了上风
- 流动割裂了我们与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
- 霍克希尔德《时间约束:工作家庭一锅粥》(The Time Bind: When Work Becomes Home and Home Becomes Work, 1997):
- 即使可以负担经济压力,或利用现有条件,很多人也常常不想这么做:工作中更满足和适合、感情支持和朋友、更令人放松、更有趣压力小
- 三份工作:有酬劳动、照顾孩子和做家务、维护关系的情感工作
- 时间赤字的解决:缩短情感任务的时间
- 但是,韦伯指出:效率和健康的人际关系不可能永远兼顾得那么好。
- 其他的方法?认为只需要较少的情感呵护、更少的孩子或者不要孩子。
- 工作和家庭的不平衡影响了成员间关系,孔茨指出“真正不平衡的是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包括社区和家庭纽带关系)之间的关系”。
家庭与变迁
- 家庭作为公共社会机构的重要性正在萎缩,家庭正变得日益私人化(Laslett, 1973)
- 如何兼顾工作和家庭是最大的困难之一
- 未来的变迁?
C10 教育 🔝
教育有助于建构和维护社会秩序,但也帮助构建和维护了社会权力和不平等。
教育与机会
美国教育日益扩展和制度化
美国教育体系简史
- 建国前,家庭承担教育子女必要知识和技能的职责。
- 美国建国初起,一些人士指出公共教育必不可少。本杰明·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1979]1962:152-153)——教育的拓展和扩大,基于这种假定:受教育的公民对于在民主国家从事适当的工作是一个基本要求。
- 托马斯·杰斐逊 (Jefferson, [1818]2005) 关于教育的几项基本原则
- 19 世纪中期,教育改革者成功将公共教育普及扩大。霍勒斯·曼 (Man, [1848] 1957)。
- 19 世纪中期,学校逐渐扩大到招收女孩。
- 南北战争后,为非裔争取教育机会的斗争日渐扩大。布克·T. 华盛顿 (Booker Washington),杜波依斯 (Du Bois, [1903]2003:75) 视教育为获得自由和机会的关键因素。
- 20 世纪,教育的包容性原则和不平等之间的不断对抗。1896 “普莱西诉弗格森案” 合法化教育的种族不平等,减缓了扩大非裔教育美国人教育权利的进程。
- 1954 “布朗诉教育局案”重新肯定教育的包容性和平等性,一视同仁不论种族,审判长厄尔·沃伦 (Earl Warren)。
- 1972年“教育法第九修正案”,男女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运动项目。
获得教育权利
- T. H. 马歇尔 (Marshall, 1950) 公民权利的三大类别:
- 公民权利,包括个人自由;
- 政治权利,赋予参与政治过程的权利;
- 社会权利,为我们的福利和保障提供服务。
- 然而教育作为一种权利,其包容性的发展并没有消除不平等。教育正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之上,其目的在于以能力而非以阶级、种族和社会性别这些因素来划分人群。
教育与社会秩序
- 教育带来的益处:社会化、文化传递、职业培训、文化创新和儿童保育
- 社会化:教育的最基本功能,学习是治理与传播文化和教授我们所需技能的专业机构。
- 文化传递:正式文化和非正式文化。
- 正式文化 (official culture):“为了考试而必须了解和学习的”,代表了共同文化,为变革和人际互动提供必要基础。
- 非正式文化 (unofficial culture):不在大纲之内,但也许会对我们的生存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知识。
- 校车是传播非正式文化的一个主要场所 美国
- 学校环境为孩子们脱离家庭形成独立个体创造空间。自立、与同辈群体 (peer group, 即年龄相近、有特定社会交往的孩子们组成的群体)建立联系。
- 同辈文化的等级性。帕特里夏·阿德勒 (Partricia Adler) 和彼得·阿德勒 (Peter Adler) 小学生流行的发生:层层的秩序——“受欢迎的团伙”、“社会孤独者”。
- 家长既要求自主,又要求成为理想同辈能使孩子成为“好孩子”,或社会压力为孩子接受。
- 职业培训
- 所有专业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教育资历只是程度不同
- 涂尔干:社会分工 → 不同技能→学校选择和培训人才并教授较直观以使人们共同合作。(Durkheim, [1922]1956, [1925]1961)
- 文化创新
- 传递文化+社会变革的场所,两个不同渠道引发社会变革:
- 研究与开发
- 文化上的:新理念用于人之文化,形塑我们的世界观与行为
- 儿童保育
- 私人天地→公共领域:孩子地位的变化、家庭日常生活和结构的重要改变
- 经济促进这种倾斜:怎样与孩子相处成为后现代家庭的一个核心问题→扩大教育
- 希望学校做得更多:伦理观等
教育与不平等
- 教育体制的积极效用值得肯定,但也有助于限制机会,使学生保持在同其家庭出身一样的社会等级上。安妮特·拉里奥 (Annette Lareu, 2003:29) 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会影响到子女。
- 作为一种制度,教育的扩大与工业革命和家庭与公共制度的分立是密切相关的
- 被一些人视为达成个人自由、解放和公正的工具,
- 但与此同时,教育的扩展和正规化,也符合工业化经济发展的需要:技能+服从权威
- 教育体制内的三类机制——社会控制、分轨和不平等的资源分配——有助于维护社会不平等
- 社会控制
- 学校通过控制课程和教育设施来维护既有不平等
- 潜在课程 (hidden curriculum, 指内嵌于教育结构中关于如何思考和行动的课程) 鼓励学生接受现状:配合/接受权威,不去批判地思考事物,成人社会变革是困难的。
- 分轨制 (tracking):以其所认为的能力为基础,把学生划分到不同的班级。
- 很小的时候往往与社会阶级或种族/民族地位有关 (Oakes, 1990)
- 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文化资源(Rothstein, 2004)、和处理孩子事物的差异(Lareau, 2003, Rothstein, 2004)。
- 不平等的资源分配
- 公共教育基金依赖地区财产税:地区贫富差异
- 贫困学校和富有学校:乔纳森·科则尔 (Jonathan Kozol, 1991)
- 低花费与低学业成绩 (Hanushek, 1989)
- 贫困学生的教育态度
教育与变迁
- 教育的去制度化(Elkind, 1995b):家庭教育的趋势
- 集体负担高等教育的责任的后退:经济资助更加必须却更难以获得
- 贫困家庭面对风险的不利地位
- 教育正在变得公正
- 仍需努力:追求政治和经济在内的全面平等 (Rothstein, 2004)
C11 保持信仰🚩暂缓
第四部分 差异性的后果
C12 等级之差:社会阶级
社会阶级
社会阶级是马克思分析社会关系的中心问题,韦伯在论述权力和社会控制的时候也将其视为重点。
分层制度
- 社会分层 (social stratification): 一个社会中成员或群体的等级次序。
- 奴隶制 (slave system) 是一种把人当做财产而拥有的制度。
- 等级制 (estate system) 贵族、教士和平民。
- 种姓制 (caste system) 尤其流行于古印度,按出身而不是职业类别来划分社会群体的等级。
- 阶级制 (class system) 以经济地位为基础。吉登斯列出阶级制度有别于其他社会分层制度的四大特点:
- 阶级制度具有流动性
- 阶级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是自致的
- 阶级地位是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
- 阶级制度是大规模且非个人式的:非个人化的关系以及职业类别,才是这种制度强调的重点
社会流动
- 社会流动 (social mobility) 是人们在社会各阶层之间变动的能力
- 垂直流动 / 水平流动
- 代内流动 / 代际流动
- 允许不同社会地位之间相互流动的制度是开放系统 (open system),不允许这种流动的制度则被称为封闭系统 (closed system)。
- 资源的分配
- 韦伯,经济地位并不是必然地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唯一因素
- 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 包括我们所知道的和我们所喜好的东西。
- 上层阶级个体进行跨群体的互动会更容易,因为他们拥有更为灵活的社会和文化技巧 (Bernstein, 1962)
- 工人阶级文化则倾向于具体化和地域化,很少有机会与其他群体进行互动
阶级与文化:地位对偏好的影响
- 福赛尔《阶级》(Class, 1983),但真正的社会学系统论述却是布尔迪厄关于法国人偏好的分析 (Bourdieu, 1984)以及哈利有关美国人品味的社会学分析(David Halle, 1993)。
- 马克思的两个阶级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三层模型,四个阶级类别,五个阶级类别
- 着装:颜色准则 (color principle)、质地准则(fabric principle)、易读性准则(legibility principle)
- 住房
- 休闲
- 认知文化:教育和语言。福赛尔,任何民主化了的或向普通民众开放了的东西,都不能显示阶级差别。
经济分配
- 收入(income) 一段时间内你所挣得的物品或钱的数目。
- 财富 (wealth) 是指你所拥有的全部财产,或某一特定时点上除去债务后所有财产的价值。中位数、五等分法、每五分之一所占总收入的总额、基尼系数
- 贫困
- 贫困的划定
- 社会地位的贫困的影响:性别、种族/民族/年龄/宗教/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
阶级意识和权力
- 阶级关联权力,特权是阶级的产物。
- 阶级制度不仅巩固了经济差别,还加剧了社会和文化差别。韦伯的分析: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互相联系
C13 开放🚩暂缓
C14 肤色密码🚩暂缓
第五部分 社会学
C15 社会学是个动词
社会学起源再探:从科学社会学到公共社会学
- 科学与库恩(Kuhn, 1962) 的范式革命思想
- 科学社会学家通过研究行动中的科学,试图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 (Latour, 1987),但科学家不是被动的观察者。
- 20世纪初微观社会学兴起,关注行动着的个体 (Cooley, 1922; Thomas and Thomas, 1928; Mead, 1934)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米尔斯与其他冲突论社会学家,治理与分析权力及资源的分配。
- 抛弃在社会体系之外观察社会的幻想,越来越关注我们活生生的体验。
作为实践智慧的社会学
- 亚里士多德知识的三种类型
- 理性 (Episteme) 分析理性
- 技艺 (Techne) 工具理性,重点在于行动而不在于思考
- 实践智慧 (Phronesis) 价值理性
- 实践智慧有一种后现代特征,但比后现代主义更加立足于历史。
个体社会学
- 作为一个个体,理解地点、地位、关系以及互动的重要性
- 个体社会学 (personal sociology) 就是识别我们的社会地位对 我们是谁、我们如何思考和行动的影响,并为我们的行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负责。
公共社会学
- 公共社会学 (public sociology) 通过对公共领域的社会学进行观察和分析,来获得洞见,寻求积极的社会变革。
- 待补充 🚩
希望社会学
1852 年 9 月 5 日,废奴主义者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 在《9月4日对黑人的意义 》的演讲中,在大声抱怨美国奴隶制的伪善的同时, 也表达了乐观的希望:
最后,请允许我这样说,尽管今天我呈现了这个国家的黑暗图景,但我决不对这个国家感到绝望……因此,我将带着希望离开我开始的地方。尽管我是从《独立宣言》中包含的伟大原则获得勇气,从天才的《美国宪法》中获得勇气,但我的精神对显而易见的时代趋势仍然感到欣慰…… 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让光明普照那里”,还没有失去力量。无论在进餐、运动还是贪婪的时刻,不要暴力,不要愤怒,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隐藏在万丈光芒之下。